8684生活网> 全国医院排名
全国医院排名
由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邀请国内著名同行专家担任评审的复旦版《2018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和复旦版《2018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公布,全国共有100家医院进入“复旦版医院排行榜”,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连续十年蝉联排行榜前三甲。
更多全国医院排名推荐品牌
全国口腔医院排名更多>>
- TOP1: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坐落于海淀区魏公村,地处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功能为一体的大型专科医院。下设三个分支机构,员工1200余人,拥有诸多国内外著名的口腔医学专家,开展口腔疾病及颌面部创伤、畸形和肿瘤等疾患的专业化治疗,长期以来受到全国各地和海外患者的推崇,还承担着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国驻华使节、离退休老干部等的口腔保健任务。日平均门诊量高达2500余人次,年门诊量达80万余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3000余人次,是目前国际上口腔专科医疗服务规模*大的口腔医院。学院位占地面积35,400平方米,具有现代化的先进设备,为完成医、教、研、防四项基本任务提供了优良的条件和环境。拥有诸多国内外著名的口腔医学专家, 为国家培养大量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以及培训国内外进修生、留学生等。1984 年学院培养出我国**位医学博士 ,1988 年又培养出我国**批临床医学博士。学院下设的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是卫生部三级甲等医院,共设有15个临床科室,9个医技科室,下属4个分支机构。现有椅位442台,开放病床120张。年完成门急诊量近100万人次,日均门急诊近3000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4000余人。承担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离退休老干部、各国驻华使节、外国专家及海内外侨胞的口腔医疗保健工作。在长期学科建设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已逐步凝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口腔医学临床学科群。北京大学口腔医学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目 前设有中心实验室1个、临床和基础研究实验室13个、以口腔常见疾病防治为主导的跨学科研究中心9个、实验动物室1个和1所口腔医学专业图书馆。还设有卫生部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华口腔医学会、 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等全国性口腔医学机构挂靠在学院,是中华口腔医学会下设的 21 个专业委员会或学组中的 9 个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单位或学组组长单位 , 是《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英文版《中华口腔研究杂志》、《精粹中国口腔医学继 续教育杂志》、《现代口腔医学杂志》的主编单位。世界卫生组织批准学院口腔医学研究所为 WHO 预防牙医学科研与培训中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学院成立口腔医疗器材检测中心,负责全国口腔材料的质量监控。学院重视发展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先后与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口腔医学院校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多次举办大型国际会议,签订多项合作项目。学院平均年接待外宾达 1000 余人次,已成为中国口腔医学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始建于1941年,是国家重点口腔医学院校,实行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医学研究所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拥有诸多国内外著名的口腔医学专家,是中国高层次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是中国口腔医学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学院重视口腔预防工作,多年来广泛开展社区健康促进、农村教学基地建设等工作。在1981年即被世界卫生组织批准为“WHO预防牙医学科科研与培训中心”。先后主持完成了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组织领导了10多年“全国爱牙日”活动,并参与举办口腔健康咨询、义诊、讲座等公益活动。协助政府制定了我国口腔卫生保健的目标规划,进行长期、艰苦的口腔健康教育和观念启蒙,为规范和发展我国口腔预防医学和牙病防治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 TOP2: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始建于1907年的成都仁济牙科诊所;1912年扩建为牙症医院;1917年建立华西协合大学牙学院,是中国**所高等口腔医学院校;1928年仁济牙症医院迁至华西坝,更名为华西协合大学口腔病院;1951年更名为华西大学口腔病院;1953年更名为四川医学院口腔医学系、附属口腔医院;1985年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2000年华西医科大学和四川大学强强合并后,2001年更名为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 100多年来,华西口腔医学院始终秉承“选英才、高标准、严要求、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医教研三位一体的现代管理模式, 已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口腔医(学)院。 华西口腔医院是中国**个口腔专科医院,是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是国家部署在中国西部的口腔疾病诊疗中心、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与考官培训基地(口腔类别)、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四川省口腔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拥有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实现了主要临床科室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全覆盖。医院现有牙科综合治疗椅325台,病床204张,年门急诊80万人次,住院5000余人次,手术4000余台次。医院秉承“热忱•关爱”的服务理念,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坚持医院的公益性,积极开展临床治疗新技术,同时通过改善就医环境、优化就医流程、提升医疗质量等举措,努力改进人民群众看病就医体验,得到患者和社会的广泛赞誉,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城市名片。先后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 “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队”、2017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称号,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受欢迎口腔医院。 华西口腔医学院坚持“全面素质为基础、专业技能为中心、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办学方针,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为己任,以高水平口腔医学人才为培养目标。学院招收四年制、五年制、八年制、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留学生,构建完善了以口腔基础医学系、口腔内科学系、口腔颌面外科学系、口腔修复学系、口腔正畸学系、交叉学科系6个学科系,34个专业教研室组成的口腔医学学科群,以及涵盖口腔临床医学与口腔基础医学的国家级精品课程群。拥有口腔医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口腔临床医学和口腔基础医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全面启动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人文素质教育搭建国际化平台,着力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口腔医学人才。现有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5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专家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6人。已有5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在教育部全国高校一级学科评估中,连续三次(15年)荣列口腔医学**名,并多次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等称号。 华西口腔医学研究始于1936年成立的华西协合大学医牙研究室,1949年扩建为口腔病研究室,1958年成立口腔医学研究所,1983年成立口腔医学中心实验室,1989年建立卫生部口腔重点实验室,2002年建立教育部和四川省重点实验室。2007年科技部批准建设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质量的口腔疾病发病机制和临床防治新技术为主线,凝练研究方向,汇聚研究团队,组织多学科联合攻关,开展广泛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已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一流口腔医学研究中心的桥梁;2012年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口腔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012年科技部认定为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013年教育部批准建设口腔转化医学工程研究中心,形成了从基础探索到转化应用的高水平研究平台;2013年教育部批准建设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016年科技部、卫计委、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批准建设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2009年创办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英文杂志,2010年被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 数据库和PubMed(MEDLINE)收录,成为国内**本SCI收录口腔医学英文杂志,影响因子位居全球口腔医学SCI期刊Q1区。2013年创办Bone Research 英文杂志,2014年被SCI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位于本学科亚洲**。同时,两本杂志均为Nature系列合作期刊并双双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医院发表SCI收录论文数、SCI论文被引用数、“表现不俗”论文数等各类论文统计数据连续4年进入全国医疗机构排名前30,在全国口腔医学领域排名第1;连续三次蝉联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口腔医学)**名。
- TOP3: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是教育部直属重点高等院校的口腔医学教学医院、卫生部部属专科医院及口腔临床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广东省-卫生部共建共管医院。遵循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医学研究所三位一体的办院模式,发展成为集教学、医疗和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口腔医院。拥有教育部口腔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广东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广东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广东省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广东省口腔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牙病预防控制“十二五”医学重点实验室。牙体牙髓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临床技术实力、学科建设水平、科研创新能力已经步入国家一流水平,承担本地区乃至全国口腔医学教育、医疗、科研等重要任务。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现有门诊口腔综合治疗床326张,住院病床58张,年工作量70万人次,开设24个临床医技科室和18个行政后勤科室,拥有一支高学历、富有临床经验的人才队伍,共有教职工650余人,80%以上医生具有硕士、博士学位,90%以上拥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治医师职,称现有高级职称86人、其中正高31人,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57人。医院设施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口腔全科和专科治疗已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医院不断改善就诊环境,以一流的治疗技术、优质的医疗服务、现代化的医疗设施和优良的就医环境致力于华南地区口腔疾病的防治工作,连续获评为中国健康年度总评榜“全国*受欢迎口腔医院”。
- TOP4:广东省口腔医院广东省口腔医院建于1962年,2017年1月1日起成建制划转南方医科大学管理,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省口腔医院、省牙病防治指导中心),是华南地区*具规模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省级口腔医院,也是我国*早建立的五大临床口腔医院之一。 医院现有三个院区:总院区,位于海珠区江南大道南366号;番禺院区,位于番禺区新艺路12号;海珠广场院区,位于广州市泰康路178-180号。目前有教职工1106人,其中高级职称153人,硕士160人,博士及留学归国人员70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8人,兼职教授42名。医院是广东省口腔医疗机构的龙头单位, 现有牙科综合治疗台318张,内设14个管理科室,32个临床及医技科室。按照国际口腔医学分类设立临床专科,其中牙周病科是**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口腔种植中心、口腔正畸正颌治疗中心、唇腭裂治疗中心是国内规模*大、技术力量*雄厚的专科之一。年门诊量达60余万人次,住院部及门诊年手术量达8万余例。医院立足华南、影响力辐射港澳台地区及海外,被评为“香港市民*信任的内地医疗机构。”2015年9月我院获国家卫生计生委财务司通报表扬2014年度全国医疗服务价格和成本监测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仅两家)。医院配有显微根管治疗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及修复制作系统、多种种植修复系统、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系统、口腔内窥镜系统等先进设施。在国内率先实行严格的牙科“四手操作”服务,实现“一人一机一消毒”,严防交叉感染,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供可靠的保证。广东省牙病防治指导中心设在医院,担负起全省口腔疾病防治指导职责,承担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国牙防基金会等布置的科研和培训项目。医院是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及考官培训基地,广东省首批40家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每年在院学习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实习生、进修生、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学员300余人。 医院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每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重大学术会议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近3年发表SCI论文40篇,*高影响因子28.054,获得专利11项。承办科技部海外培训项目——东盟国家口腔医疗培训班,举办华南国际口腔技术研讨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口腔医学专业期刊《口腔疾病防治》,主办并赠阅医院文化杂志一一《风景线》。医院以临床为主体,预防为特色,科研和教学为翅膀,向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口腔医院、口腔医学研究院、口腔医学院的目标迈进。
- TOP5: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广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2004年成立,2012年更名为口腔医学院,目前是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为主体,整合学校相关基础学科、七家附属医院的专科资源和部分非直属医院的师资力量,发展成为集教学、科研和临床为一体的高等口腔医学院校。口腔医学专业自2004年创办以来,已经培养了5届共200名毕业生,目前在校学生有 163人。2007年,我校口腔医学专业顺利通过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2年,被学校授予校级“口腔医学重点学科”。2013年,分别被授予广东省校外大学生口腔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武汉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广东省口医学临床重点专科、广州市口腔正畸学重点学科。同年,申报获得了口腔医学专业硕士授权点的资格。在专业课程建设方面,我们的《口腔预防医学》、《口腔修复学》获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项目立项,《牙体牙髓病学》获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项目立项。2010年至今,本专业开展各级教学课题研究14项,发表教学论文20多篇。2014年初,在各学科人才充分、师资相对较完善的情况下,口腔医学院重新对教研室进一步进行了细分,重新设置为口腔修复学、口腔种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正畸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粘膜病学、儿童口腔医学、口腔预防医学、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专业英语13个教研室。口腔医学院除主要承担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的教学任务外,另还承担了学校成教、硕士研究生、在职博士生以及留学生的培养教育。口腔医学专业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建立了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口腔医学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形成了一个较为规范的教学格局。目前拥有正高职称教师21人、副高26人,博士15人,硕士36人,在近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并已经逐步形式了自己的办学特色: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上进行”两个出口的建设”(实习下点前的岗前强化实践培训及实习出科考核);推行双语(全英)及PBL教学;走国际化办学方向,先后与韩国延世大学、荷兰奈梅根大学及美国南卡罗州立大学均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分批派送学生到韩国延世大学进行游学;实行普本全员导师制,从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科研和专业兴趣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从入学伊始就有了努力方向和人生目标。口腔医学院设有中心实验室、多媒体学生实验室和口腔修复工艺学实验室,面积约2300平方米。中心实验室以口腔生物医学为主要研究方向,研究内容涉及口腔多个领域,下设细胞培养室、微生物室、分子遗传室、电镜室等多个实验室,拥有分选流式细胞仪、Micro-CT、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多套大型高精密仪器与设备,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在内的各级科研课题。实验室与韩国延世大学、荷兰奈梅亨大学、美国南卡州立大学、香港大学有着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多媒体学生实验室和口腔修复工艺学实验室内的口腔临床模拟教学系统、教学评估系统等设备已达国内先进水平,共有头颅模型诊疗系统80套,教学模型100多种、500多件。另有直属非直属实践教学基地13家,有口腔综合治疗牙椅309张,口腔病床163张。月平均诊疗3.5万人次,各项诊疗技术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基于良好的教学、科研平台,口腔医学院在科研建设方面实行PI制 (Principle Investigator),即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人才队伍配置模式,根据医院学科建设的具体情况,择优遴选具有良好科研基础、深厚学术积累、条件相对成熟的专家作为PI,目前在科研建设方面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近几年口腔医学院获得各级各类科研奖项近50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数百篇,其中涵盖大量SCI收录的论著及中文核心期刊论著,参编教材及专著十余部。口腔医学院学科建设完善,每年均举办和承办国家级、省级各类学术会议。近年来,总共举办和承办各种学术会议、国家级和省级继教班二十余次。口腔医学院与韩国延世大学校齿科大学、荷兰Radboud大学牙学院、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福建大学口腔医学院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为开展人才培养、游学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供更好的交流平台。目前,口腔医学院已经形成了实力雄厚、梯队完整、分支学科完善的教学、科研及医疗队伍,能够培养高质量口腔专业人才,获得国内同行的高度认可。
- TOP6: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第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口腔医院),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口腔医学研究所,坐落于古城西安,创建于1935年,前身系中国人自己*早创办的国立南京中央大学牙医专科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唯一集教医研为一体的口腔医学高等学府。 医院设有9个教研室,24个专业科室,是我国首批口腔医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和博士后流动站,口腔临床医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口腔基础医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培育)学科,国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博士后流动站,是世界军事齿科学会主席、国际颌面修复学会主席、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全军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所在单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单位,中央和军委首长口腔保健定点单位,全军口腔医学干部保健专科基地。 医院现有教授、副教授111名,博士生导师27名,硕士生导师37名。拥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的口腔医学专家,有长江学者3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型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总后科技“银星”、“新星”等7人;5人获得军队育才奖“金奖”,21人获得“银奖”,8人在国际学术组织中任职,20位专家教授在全国二级以上专业学会担任副主任委员以上职务,18人担任20多种专业期刊的主编或副主编,4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医院占地75亩,拥有医教研工作用房5.28万平方米。开设牙科综合治疗椅270张,住院床位144张,拥有国内*先进的医疗、教学和科研设备。固定资产3亿多元,年门诊量50余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6200余人次。1995年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1998年被批准为国家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 70多年来,医院为我国培养了数千名口腔医学人才。其科研成果在我国口腔医学发展史上填补了数十项空白,在颌面战创伤救治、颌面肿瘤、颌面缺损仿真修复、全口种植牙即刻修复、全瓷修复及CAD/CAM技术、牙齿美容、微创舒适拔牙、牙髓尖周病治疗、牙周美容、颜面整形美容、颅颌面畸形整复、牙颌畸形矫治、颞颌关节紊乱治疗、儿童牙病治疗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居国内领先地位。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组织工程皮肤,研制的“高原护唇膏”列装高原部队。为军服务的经验受到中央军委充分肯定,并被转发全军。成功实施了世界首例“坑面女”、“缺面男”、“造脸”、颌面部巨大神经纤维瘤切除及颜面整形手术,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 近五年,共获国家、军队重大课题18项,其中“973”首席科学家项目1项,“863”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7项,累计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2000年以来,获得了中国口腔医学界唯一的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军队及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2项,发表国外SCI论文532篇。《口腔修复学》和《口腔解剖生理学》入选国家精品课程,口腔修复学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口腔临床医学教学中心被批准为我军首个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 医院先后被表彰为总后先进党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先进单位、安全稳定先进单位、“五五”普法先进单位,连续十多年被评为陕西省行风建设先进单位,连续16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荣誉。
- TOP7: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教育始于1948年,1987年建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1998年批准成立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学院有14个教研室,医院有19个临床科室、4个医疗中心、9个医技科室以及奉天门诊。现有教职员工63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57人,教授32名,副教授56名,博士生导师15人。口腔颌面外科和牙周病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拥有牙科综合治疗台240部,病床100张,年门诊量40万余人次。 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拥有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的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口腔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和博士后流动站单位。口腔医学为辽宁省重点学科、辽宁省特色专业及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7年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口腔医学院还是辽宁省普通本科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至今获科研奖项共68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1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6项。 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获批数字化口腔辽宁省精准医疗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口腔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以及辽宁省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辽宁省口腔医学研究所。 医院主办了《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与英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建立了经常性的学术往来关系。 医院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2016年发布的*佳口腔专科医院声誉排行榜中列第九位。 医院是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口腔类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与考官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全体医务人员秉承“以病人为中心,以健康为宗旨,以预防为重点,防治切实结合”的医疗服务理念,不断努力和拼搏,为口腔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口腔健康保驾护航。
- TOP8:武汉大学口腔医院武汉大学口腔医院的前身是湖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始建于1960年,是新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的**所口腔系。1962年湖北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成立并在武昌开诊;1993年湖北医学院口腔系更名为湖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2000年8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原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与湖北医科大学组成新的武汉大学,医院更名为武汉大学口腔医院。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和建设,现已发展成为一所集教学、科研、医疗于一体的高等口腔医学院校,是我国重要的口腔医学院和主要的口腔医学教育基地之一。口腔医学院拥有口腔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口腔基础医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云集一批国内外著名的教授,其中国家教学名师2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名、博导24名、硕导61名,把握国际领先技术,具有先进的诊疗设备和先进的教学科研设施。口腔内科教学团队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牙体牙髓病学》、《口腔生物学》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口腔医学为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第Ⅱ类特色专业,2项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现每年可招收五年制本科生、七年制本硕生、八年制本博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留学生、进修生等层次的学生。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学者不定期举办学术讲座和交流,培养出来的一批又一批学生已经遍布海内外。 口腔医院是口腔医学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设有口腔生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口腔基础医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主持和完成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重大项目、面上项目及教育部、卫生部和湖北省等下达的科研课题。近五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7项,3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年来,SCI论文发表数量多次排名全国医疗机构前20名,2篇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 学院还与十余所兄弟院校合办、编辑出版了《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学院教师主编或参编全部卫生部本科生和研究生规划教材。 口腔医院是中部地区*大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也是口腔医学专业教学、科研和临床实习的基地。她拥有23个临床及医技科室,其中牙体牙髓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牙周科、口腔正畸科、口腔种植科、儿童口腔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医院拥有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位,全国知名口腔专家17人、中级以上医技人员300余人。设置口腔综合治疗椅450 台、病床115张,为武汉市、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患者提供全面而精良的口腔医疗与保健服务。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陆续在武汉、宜昌、东莞设立14家分门诊,开拓了公立口腔医疗服务连锁化的先河,以一流的专业技术、完美的服务质量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为国际*大的牙科研究组织IADR的中国分会的诞生地,口腔医学院与国际口腔医学界有着广泛的合作,与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牙学院、美国佐治亚医科大学牙学院、美国农工大学Baylor牙学院、澳大利亚昆土兰科技大学、荷兰奈梅京大学牙学院、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牙学院、日本大学松户牙学院、日本新泻大学牙学院、泰国Thammasat大学牙学院、中国香港大学牙学院和中国台湾中山医学大学口腔医学院等学校签订有科研合作协议,同时接受国外研究生,留学生、进修生在我院进修学习。定期参加国际间牙科领域的会议或论坛,在把握国际牙科研究*新进展的同时,介绍中国口腔医学的发展。 全院师生员工正奋发图强,锐意进取,并将继续为把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口腔医学院校和现代化医院而努力奋斗。
- TOP9: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暨江苏省口腔医院、江苏省红十字口腔医院,是江苏省**所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江苏省口腔卫生指导中心单位,现为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单位,江苏省口腔医学会会长、江苏省医师协会口腔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单位,江苏省整形美容协会口腔颌面整形分会主任委员单位,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口腔疾病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医院同时也是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溯源于1974年成立的江苏新医学院口腔专业及1975年成立的江苏新医学院附属口腔门诊部。实行附属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研究所“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是江苏省口腔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培训中心。 医院建筑面积近20000平方米,新建43000余平方米的教学医疗综合楼即将竣工。医院设有一级临床科室12个,院外门诊6个,年门急诊量63余万人次,年出院病人2300人次。牙体牙髓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跻身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医院现有工作人员600余人,汇聚了省内70%的口腔医学博士,其中高级职称者100余人,有硕、博士生导师50余人。近40名专家兼任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口腔医师分会等学会和协会副会长、常务理事、各专委会副主委、常委、委员等职务。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工程”培养人才、江苏省优秀医学领军人才、重点人才、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40余人。医院在全国率先提出了“诊前3分钟”医疗服务理念并得到卫生部肯定。医院是省内首家“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与考官培训基地”(口腔类)和口腔全科医生培养省级示范临床基地。2014年,医院成为首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口腔类)。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公布的中国*佳口腔专科声誉排行榜中,我名次逐年提升,位列第8。 学院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十五”、“十一五”重点学科,“十二五”、“十三五”优势学科,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在教育部学位中心全国口腔医学类学科评估中排名第6位。医院(学院)拥有江苏省口腔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建有国内领先的KAVO仿真头模实验室,培养了江苏省80%具有本科学历以上的口腔医师、口腔医疗机构院长、主任和学科带头人,涌现出一批以王存玉院士为代表的杰出校友。口腔医学专业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高等教育特色专业,江苏省高等教育重点专业、品牌专业,在中国本科教育口腔医学专业大学竞争力排行榜排名第6位。建成的“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网络已覆盖口腔医学专业主干课程,其中口腔正畸学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为省级精品课程;口腔正畸学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口腔健康概论为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医院(学院)建有江苏省口腔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十二五”以来,先后承担各级各类纵向课题16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课题44项;发表自主知识产权论文937篇,其中SCI收录209篇;授权专利40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2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江苏省医学科技一等奖等科研获奖25项。主办杂志《口腔医学》和《口腔生物医学》均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在2016年度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中,我院位列全国口腔医学学科第7位。 医院坚持以服务病人为中心,以科学管理为保障,以一流人才为动力,重视交流与合作,恪守“敬人敬业、至精至诚”的院训,努力早日建成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口腔专科医院。
- TOP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创建于1945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医院分为天坛部和王府井部,天坛部位于古老的天坛公园西南侧,王府井部位于北京市王府井中心商业区的锡拉胡同,环境优美,设施齐全。 7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医院遵循“严、精、勤、谨”的院训,坚持严谨的科学态度,追求精湛的医疗技术,全心全意为广大患者解除各种口腔疾病的困扰,营造舒适和谐的就医氛围,获得双十佳人民满意医院、首都文明单位等称号。 医院总占地面积2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3312平方米。医院设有16个临床科室:牙体牙髓科、牙周科、口腔黏膜科、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口腔颌面整形创伤外科、麻醉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儿童口腔科、老年口腔病科、口腔急诊综合诊疗中心、口腔预防科、口腔特诊特需及MDT中心、口腔种植科、王府井部综合科;5个医技科室:药剂科、放射科、检验科、病理科、口腔修复工艺制作中心。全院共有产自德国、日本、芬兰等国家先进的牙科综合治疗台298台,病床编制100张,开放62张,可治疗各种口腔颌面疾病。2016年门急诊量76万余人次,日均门诊量3000余人次,年收治住院患者2200余人次。获得口腔类别四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牙体牙髓科、口腔正畸科。北京市牙病防治所挂靠我院,承担着组织全市为适龄儿童免费窝沟封闭预防龋齿等项目。同时,我院是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国唇腭裂诊治联盟核心成员单位”,是“微笑列车”项目承办单位。 医院现有员工1100余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00余人,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70余人,中级200余人,拥有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55人。医院作为我国高层次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拥有突出贡献专家3人,享受政府津贴专家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B类(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资助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奖励基金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北京市海外人才聚集工程2人,北京市医院管理局“使命”计划1人、“登峰”计划1人,入选北京卫生系统高层次技术人才工程学科带头人2人、学科骨干1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北京市级人选2人,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1人,北京市优秀人才专项26人、拔尖团队1项,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8人,北京市十百千卫生人才工程14人等一批高水平的优秀人才。 为了建设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口腔医院,医院历届党政领导班子始终坚持“科教兴院”的方针,高度重视科研、教学工作,不断拓展科研领域,现已形成口腔医学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相互促进,综合性研究与专题研究紧密配合的良性循环,在口腔医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医院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项;获国际牙科领域重要的William J Gies奖(年度*佳研究论文奖)及JDR*佳封面论文两项大奖;1篇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授权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主编、主译、参编专著60余部;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专业论文千余篇,其中SCI收录250余篇。 北京口腔医学研究所成立于1989年,设有基因治疗分子生物学、口腔微生物、口腔生物材料、组织细胞培养等多个实验室,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法国、英国、日本、芬兰等国家的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了多项合作课题的研究。2010年,研究所“全牙再生与口腔组织功能重建实验室”成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我院同时也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我院多年来广泛与外省市进行口腔学科合作支援建设,并致力于开展口腔健康教育、社区健康促进等工作。目前与十余家单位签署了技术帮扶合作协议。每年派出各级别专家、医师赴支援单位进行会诊、授课,赴北京周边区县医院帮扶诊治患者。同时,近年来派出多位医师参与援疆、博士团服务、人才京郊行等服务工作。北京市牙病防治所挂靠在我院,作为牵头单位,我院指导北京市16个区县开展为适龄儿童免费窝沟封闭预防龋齿、免费氟化泡沫预防龋齿项目,累计百余万人次。并参与举办口腔健康咨询、义诊、讲座等公益活动。 北京口腔医学会挂靠在我院,同时,2005年成立北京市口腔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我院连任主任委员单位,为持续引导和促进北京地区的口腔医学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承担着口腔医学专业本科、长学制、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及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等多层次口腔医学人才培养任务。口腔医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北京市特色专业,口腔医学实践技能中心是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国家卫生计生委认定的**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口腔专科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经过30多年的建设发展,学院已成长为具有国内一流规模与水平的医教研防学科群体和口腔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口腔医学院设有牙体牙髓教研室、牙周教研室、口腔黏膜教研室、口腔儿科教研室、口腔预防教研室、口腔正畸教研室、口腔颌面外科教研室、口腔修复教研室、口腔基础教研室、德育教研室、教育与行为学教研室等11个教研室。另设口腔放射教学组、口腔组织病理教学组、口腔种植教学组、老年口腔医学教学组等4个独立教学组。教师及教学辅助人员30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55人,正副高级职称教师162人。 自口腔医学院成立以来,始终以我国口腔医学发展的社会需求为导向,以首都医科大学发展战略和定位为基础,在“厚德博才、严精勤谨”院训的指导下,在一代代口腔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口腔临床医学和口腔基础医学均是北京市重点学科,是口腔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获得多项北京市及首都医科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名、国家优青基金获得者1名、北京市教学名师1名,已有1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获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